来源:京报网
从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湿地管委会获悉,4月8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首次拍到三只东方白鹳孵化育雏的镜头。
首次!拍到了!
北大港湿地管委会供图
据了解,东方白鹳属大型涉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等级,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类大熊猫”之称。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被看作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标示,对繁殖环境极为挑剔。结合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搭建了22座15米高的人工巢,布设红外相机对候鸟的行为进行观测,同时也为东方白鹳育雏提供了安全的巢穴。据观测,今年有19对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筑巢繁殖。目前已经有部分东方白鹳雏鸟破壳,进入育雏阶段,还有部分东方白鹳正在孵卵过程中。
为进一步加强对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保护,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强化巡护与隐患排查,增加巡护频次,扩大巡护范围,对保护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鸟类生存的各类问题,如非法捕猎、破坏栖息地等行为,为东方白鹳营造安全稳定的繁殖环境。
二是发挥“人防+技防”协同机制,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保护区监控管理系统等科技平台,使用高清摄像头、红外相机、声纹监测设备等各种传感器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同时结合专职巡护员实地巡查,将科技手段与人的力量紧密结合。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处理,极大提升了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依托北大港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首次通过红外监测设备拍摄到东方白鹳繁殖育雏的珍贵画面,彰显了智慧监测系统在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为科研与保护提供了直观且重要的资料。
三是实施封闭式管理,对东方白鹳繁殖的核心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人为活动进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为东方白鹳提供安静、不受打扰的繁殖空间,确保其繁殖过程顺利进行。
四是加大保护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保护区周边居民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尤其是关于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爱鸟护鸟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